散文随笔(合集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散文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文随笔1遇见,我的期待成了真,看着你的笑我无地自容,真恨自己没用。
一直见你远走的背影,直到消逝了我还站在原地,发愣。
后来又莫名地兴奋起来——你对我笑了,多么舒坦、多么安逸的一件事情,于是一下午都有一个不错的心情,尽管看到的东西多半都成了祭品。
你不知道我想了多久,你就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如此的兴奋,说实在的,多么期待你的每一个笑容,这样的话我就知道并没有什么难过的事情占据你的心。
中午的时候被球场上的洒水器淋湿了,才感觉到对面的大爷笑得莫名,小伙子,在想你的心上人?
我不知道该不该责备他搅了我的好梦,咧嘴一笑,灿灿地跑开,身上被雨淋的冰冷。
那时候的太阳还很热情,洒水器高出头顶的时候,我看见了几道彩虹的残影,嘿,我把他们打碎了,这时候会像孩子一样高兴。
但当它们消失的时候,我又是如此的惋惜:该把它们保存下来,裁剪成你合体的裙。
然而它们终归不回来了,于是我又换了个地方继续我未完的梦。
我又看完了一本书,又遇见了许多热烈的、迷离的、凄婉的爱情,我是多么希望丘比特的神箭射中的是我们。
足球滚啊,滚啊,滚到了我不知道的草丛。
嘿,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两只小蚂蚁竟然正在热烈地亲吻,足球就在一旁,很安静,怕搅了这美丽的风景。
昨晚用水写布练字的时候想起了一件事情,我该用什么办法在上面永久地留下你的名。
抽了好几支烟,发了十几条短信之后,我知道它就刻在我心。
后来我又回到草坪,晚上十点多,天气有点冷,四下里黑着,但很安静,耳机里还在嘀咕着我不知道的事情,下午没看完的书就在我手中,风吹来了。
对,随风。
随风。
散文随笔2坐的对面,就是西岭雪山。雨后天晴的时候,西岭雪山的轮廓清楚明朗。但大部分时间,仅仅模模糊糊的看些近处连绵的一些小山。今天有雾,眼前,除了窗外杂乱的一窝树外,就是白茫茫的一片。在这种天气中,不知不觉已经生活了八年多,以前只是偶尔埋怨一下,现在就觉得在这种环境下十分的应景。
呆呆的看着窗外,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似在沉思,似在憧憬,似在筹谋。看似的看似,都是过眼云烟,没有积累一丁点的借鉴,反而更增添了烦愁。
树上的叶子,已淡去了葱绿,枯黄麻点开始给它染色。这些,预示着这片片树叶今年的使命已经完成,昔日的风光不在。也许,这片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有什么不凡,也许就是希望平平淡淡了却一生,只是人为的希望寄予它什么,是一种强加的累赘。相反增添了这片片树叶落下的离愁别恨。或者说,天下本没痛,想得多了变堆积了痛。
秋风瑟瑟,已经有了冬的寒冷,打在身上不禁的冷颤。是思的太多,还是压根就没有头绪的在那瞎想?这个时候,自己显然是分不清,只有在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慢慢回味,才能甄别此刻的心境。
与其强辩自己的冷静,不如说是一种强装的成熟。千锤百炼的磨砺,反反复复的打击,应该能让人觉醒,应该能让沉湎于理想状态中生活的思维得到开化。毕竟,现实就是现实。眼前勾勒出的美景,大部分是按照自我意愿实现的。而现实中,正如眼前一般,本该风景怡人,爽心悦目的,却因这地侯,呈现在眼前的仅仅是一片白茫茫。
留不住的,是曾经绿油油的树叶。留下的,是经历过数载风霜,铮铮铁骨般的树干。过去的终究过去了,长时间在哪里驻足留念,多的只是伤感,多的,更是痛楚。一去不复返的东西,只会觉得在仲秋时分就饱尝着冬季寒风的彻骨。
别再犹豫,不要再彷徨。放眼望去,挡住的仅仅是视线,在雾皑皑的那边,还是高耸入云的西岭雪山。
散文随笔3寒霜过后,雨在窗外淅淅沥沥地飘着,空气中散着潮湿的气味。蜗居在斗室,像一只准备冬眠的田鼠,在洞里守候着粮食,不管外面的雪下得究竟有多大。时间一长,一些器官开始变得有点迟钝,怕是要生出霉斑来。
一场秋雨一场凉。季节的更替从叶子上悄然划过,把温差收进了叶脉中,天气就慢慢地有了凉意。远处,青山卧在细雨里,愈发地朦胧妩媚,和站在窗前的我遥遥相对。于是,那些潜伏在身体内的念头也变得躁动不安。最终,我还是带上一把伞,邀了几个好友,一起融进了雨幕中。
路上车马稀疏,过了几站,山便立在我们的面前。这一带的山已经被划入了公园的范畴之内,进门便是一排排花坛。花坛里种植着各类花朵,虽然已经是深秋,但还是有不少的花朵绽放着美丽的花容。在这微风细雨中做最后一次的争奇斗艳。若走进细细观察,则会发现花瓣上浓浓的香气顺着雨水在轻轻地滴着,让人折服于花香的凝重。而被这些花香所衬托的青山,更加激起了游人去踏寻的欲望。
对于多山多水的皖西南而言,有这样一座青山实属平常。但是,能在一个沿江的城市里寻觅到这样的天然山色,并且保持着“而无车马喧”,就不能不说是一个难得的去处。哪怕是下着点小雨,能够让心灵去呼吸一下自然的气息,也何尝不是一件惬意的事呢?
我们选择了一条小石径上山。右畔是棵棵古木,斜插在岩石中,枝繁干直,如待发的矛戟。左旁是一个广阔的山坳,已经开辟为田。放眼望去,整个山坳被郁郁青松和绿竹团团包围。若有农人耕种其中,怕要惊疑是否到了桃源佳境了。小石径像一条玉带束在山腰间,三三两两的游人就成了这玉带上的点缀,使得整座山富有生气。
山很大,沿着小石径曲曲折折地走着,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连绵起伏,刚有“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又在一个交叉口处看到了块块青石板条,斜着铺进山林深处。山中有亭廊可供游人休息。走进一个亭子,拍拍身上的雨丝,赏赏眼前的景致或者回味一下刚刚走过的路程,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路上,棕榈碧翠,身姿招摇。又饱含着薄薄的雾气,更显鲜润。于是,我们的身影更倾向于融入这样的景色中,成为一张入画的相片。
山顶很少人去,路滑,雨水大,但对于我们这群放浪形骸的人,何妨吟啸且徐行。冒着树枝上打落的雨点,攀石岩,扶枯木而上。山顶古树稀疏,间或有枯藤野蔓缠绕在枝干上。山中的秋色很明显,树叶不时地落下,划一个圈或直接坠落,地面上已经有厚厚的一层了。这里远离城市,除了偶尔像我们这样的闲人来游玩,恐怕很少有人再来了。
下山时,再次遇到一对情侣。他们并没有因为迷路而担心,还满脸笑容地拍照。或许,没有路,才能真正融进大自然吧。
我们打算回去,雨还在山的上空漂浮。
散文随笔4总有一种友谊,没有任何功利,却一诺千金,潜心等待,无论多久,似生死约定,相聚时欢娱,分开了更无挂念,也不牵心受累!< ……此处隐藏10382个字……连的地方。只是,在山脚下,有不少文人的遗迹,使小小的狼山加重了分量,使万里长江在入海前再发一声浩叹。
狼山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墓。随着稀疏的几个游人,信步漫走,突然看到一座冷僻的坟墓,墓碑上赫然刻着五字:“唐骆宾王墓”。历史名人的墓见过不少,但一见他的墓,我不由大吃一惊。骆宾王的归宿,历来是一个玄秘的谜。有人说他已经被杀,有人说他出家做了和尚,都没有确实凭证。他像一颗瞬息即逝的彗星,引得人们长久地关注着他的去路。怎么,猜测了一千多年,他竟躲在这里!
狼山脚下还有另一座墓,气派大得多了,墓主是清末状元张謇。
张謇中状元是一八九四年,离一九0五年中国正式废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只有十年,因此,他也是终结性的人物之一,就像终结长江的狼山。
张謇中状元时四十一岁,已经感受到大量与科举制度全然背逆的历史信息。他站在万人羡慕的顶端上极目了望,他看到了大海的湛蓝。
只有在南通,在狼山,才望得到大海。只有在长江边上,才能构成对大海的渴念。
不管怎样,长江经过狼山,该入海了。
狼山离入海口还有一点距离,真正的入海口在上海,现代中国文人的命运才会受到更严峻的选择和考验。
汽笛声声,海船来了又去了,来去都是满载。狼山脚下的江流,也随之奔走得更加忙碌,奔向大海,奔向大海。
汽笛声声,惊破了沿途无数坟地的宁静。
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变化总有惊人的相似。选在这样一个江流入海,不见经传的狼山脚下谋划机构改革后的事情,是狼来了,还是死死固守的山没了,我无从得知。
狼山依然宁静地竦峙在那江海边,濠河的水也依然颤颤抖抖地荡漾着,只是,远处,好像传来隐隐约约的狼嚎……
散文随笔15总有一天我要经历的,会证明笔锋矫作无关痛痒
总有一天我所明了的,能低得俗世宿业风轻云淡
总有一霎,我浅浅的笑,是无关前尘的疏漠静好,且待后事的淡然安和
就好像会越来越冷默,不是因为沉默,而是喜欢静默,
喜欢浅淡年华中,不带言语的,旁观,不露痕迹,冥想
我自认并不多情,但也不甚凉薄
情之一字,懂得起,方挑得起
当能看到星空的时候,莫名喜欢一句话
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但不会弄脏你的手
可望不可即并不可惜
那时能陪我摘星的人早已逝去,也不可惜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不变是变,变,便在变
不知是什么启导我放开,
或是我未曾留意,从未抓紧
当看到生命逝去,不相信轮回婉转
只放松,在万籁俱寂的虚无里,好像听得到未知的回音,
看得见,无味的争斗,触得到,刺骨的虚空,莫名贴合
我喜欢流逝
流逝并非永别的萧索
就如同现在,夜在流逝,我在流逝中沉寂,记录自己
想要伸手去摘的星,早已看不太清了,看清又如何
它也早不是,那年夏天,仲夏夜,和身边人玩笑的那颗
流逝的那个人,也只是一种思想的消磨,本来自无中,
既无形无意,谈何来去,有何悲喜,
只是牵扯,那年那些,人在局中的记忆
现在几乎每天在拍一张照片,一角屋顶,一棵老树,一片留白
日出的时候,日暮的时候,入夜的时候,
偶尔在凌晨,隐约的一线暖光
那一个地方,每每看着,熟悉的陌生,不可否认在变化
惊人的相像,只是心境
一天兴起,入夜后爬起录了一段一生一次的音频
那是在下雨,雨从所剩无几的瓦头滑落,
碎在愈发难见的老砖,和着稀疏的蛩呤
浅浅淡淡,偶尔是交响的热烈
有时候,我们并非需要壮阔
总有人有些许故事,执着一事,便是故事
入了一境,便生那些悲欢离合
有台戏,唱念做打是一生
旁观的人,总有免不了的,入戏
看得清并非要出的来
收一枚秋叶,吐出一长串淡白气息
一转身,背着阳光,笑笑
再把流光堆叠,就像是流年的渐变
我们变大,故事变老
总是上演着,以离别为前提的遇见
每个人都在画着圈,各色的,远望去,果真繁花似锦
谁还想得起,我们来时本是独自
谁还会以为,那个人,仅属于自己的圈子
谁会因为害怕离别,而不出现在你面前
谁与谁度,谁在渡谁
佛指拈花,一笑,有缘人自得渡
于我看来,非佛渡人,人亦渡佛
世若无贪嗔痴者,何来有佛
人渡了佛,佛来渡人
若你信业,这又是怎修的业
我们总认为是时光让人成长,
并不是每个时候年轮和阅历一同在堆砌
你总会发现那些,被时光追赶的,遗忘阅历的人
因为执着一物,便就格外可悲
越来越喜欢静静看着,关己与否,都不愿纠缠其中
若生纠缠,即便笑得灿烂,也只是被薄如蝉翼的温和包裹
这一障外,便是争斗
争斗为何,何如不争
不论你选择争或不争,你便已经在斗了
争,守,均一念执着
不若自出其境,自得相安
荡一叶舟
去钓一场虚无
有时长存的,是境,并非苦思执念的物
从未真切有过一次旅行,独自上路,独自看风景
不论江南水乡,或是漠北戈壁,却依然在写
有些景,没去看,也已不必看了
就当我下笔的是矫揉造作
恐就怕,没了风景,失了心境
看过一句话,意思是说要多读书
我放下书,偶尔看人,说又能说我没在读
去看水墨山水,谁又能说只有书上才有此境
爱读书者,若囿于书,不若不读
爱读书者,若耀于书,不若远之
愿读书者,何处无书
若执意看本,死心读死书
有句话,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好个在路上
每一段流年,又有谁不曾上路
看着,经历着,懂着,总以为自己早已透彻
这宿业又岂是那么浅薄
于是又继续看着,经历着,懂着
到最后才明了,能看的有许多,要经历的有许多,待参悟的亦无止境
尘世繁景,车水马龙,不是笑语处就不奏离歌
乾坤锦绣,美人善舞,亦多放下,红尘陌上,永安山河
有人说知足的时候,有人反驳说知止
总要一境压过一境,总有辩驳
吾以为,安然则自足,放开则已止
描一双眸,且看浮生,笑意不减
净手奏长调,歌已逝,眺未央
掌心长空,即是有
合眸处,看透沧桑
仍勾唇,些许薄凉
提笔,不言世事,不忘浮生
且过,看云看景,看唱腔
文档为doc格式